5月31日,临近中午,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的王建峰正在家门口翻麦子。
“趁日头中,赶紧晒晒。”王建峰说,村民家里大多不存小麦,而是收获处理后就送到磨坊或面粉厂存起来,直接换面吃。
王建峰家的几亩地是丘陵地,成熟早、收获也早,“底下滩地里,都还没开始大收呢。”
一路向下,过了铁路,一直到伊洛河边的大片平整农田,就是王建峰说的滩地。这里土地平整、灌溉条件也相对较好,是当地少有的好地。
滩地小麦还没大收,但也有特例。种植户武占汉的70亩麦田里,两台收割机正在作业,放眼整片麦田,显得有点突兀。
“你看这麦,稀稀拉拉的,穗子还可小。”武占汉拔掉一穗小麦说,“这是生地,加上去年播种太晚了,产量不高。”
在武占汉眼里,粮食没种好,是件有点丢脸的事儿。
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的武占汉其实是孟州人。在当地,农民精耕细作,小麦产量一般都在1300斤左右。
路边停着的卷盘式灌溉机械,就是武占汉刚刚购置的,他介绍说,地多的话,浇水就得上机械,人工既贵又慢,遇到天旱根本来不及浇。
一个小麦季,武占汉就发现了问题:“这边农户种地不重视浇水。马上种玉米,只有水肥跟上,产量才能上来。”
外出承包土地种粮食,武占汉自信满满:“等明年或者再种几年,我这产量肯定就上来了。”(记者 董豪杰 孙好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