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官方app下载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官方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6-03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5月31日,正值“三夏”大忙。当天,全省小麦收获过半,麦收进入高潮。

  记者驾车从漯河高速口到召陵区、再到舞阳县,一路麦香阵阵,却鲜见成群结队的收割机大军。

  这背后,隐藏着不少新变化。科技和机械化进步让收割效率大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托管,把小田变大田,农业机械化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大数据优化农机服务……农田涌动新质生产力。

新主体串联新图景

  1个人管理2000多亩麦田,不仅生产井井有条,效能还逐年攀升……在舞阳县马村乡前桃村,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写。

  这2000多亩麦田的主人叫朱振兴,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和小而散的传统小农种植模式相比,流转土地连片种植优势良多。

  朱振兴给记者分析:看成本,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量多价优,连片的大田让机械集中作业,少走“冤枉路”,减少支出;看质量,集中管理“死角”少、效果好、效益高,小麦品质相应也高。

  除了流转的2000多亩地,朱振兴的农机合作社还为周边2.3万亩麦田提供托管服务。“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我们就能上门服务,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能有个好收成。”朱振兴说。

  耕地细碎化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规范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重要阻碍,但通过流转、托管,小田连成大田。6月1日,朱振兴托管的2.3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仅用了3天。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重构小农生产方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多种粮、种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全省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9.8万家,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达到26.2万家。不断延伸服务新场景,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由传统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服务业拓展,走向粮经结合、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

农机服务走向云端

  6月1日正午,漯河市召陵区气温直逼37摄氏度。坐在办公室电脑前,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国兵熟练地打开“河南农机云”平台中的“漯河区域农机中心服务管理”软件开始办公。

  “合作社16台收割机都在工作中,农机手朱大清正在前往召陵镇拐张西村收割,今天他已经累计作业74.8亩。”指着电脑屏幕,谢国兵向记者介绍,“合作社成员的工作情况清晰可见,管理起来得心应手。”通过“河南农机云”平台,谢国兵还与新乡等地签订了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订单,农机手可以精准跨区作业,不用再跑冤枉路。

  朱大清也对这个平台赞不绝口。依靠安装在收割机上的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干了多少活、干得怎么样都有凭有据。

  到达作业地块后,朱大清点击“开始作业”,2个多小时后“结束作业”,弹出收割的面积“23.6亩”。“数据精准,也省去了人工量地的麻烦,收割效率大大提高。”朱大清说。

  “农户使用起来也一样便利。”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信息服务部部长张红涛说,在平台上,农户可以搜到距离最近的收割机,点击“联系机手”可直接电话预约收割。

  “河南农机云”平台由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合作开发,2022年正式上线。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漯河已“入网”各类农业机械2542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749台,入驻机手1953人,指挥调度机具2000余台(套)。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对农机的精准调度,也可以看到收割机、农机维修点及服务中心、烘干机的具体位置,实时监测全省小麦机收进度。”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农机装备处一级科员赵华威说,通过两年试点,“河南农机云”平台已经开始在全省推广,今年麦收期间,全省将新增农机作业监管终端设备4万台。

  农业要强,装备必须强,大数据则为农业装备插上翅膀,给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信息技术等深刻变革,需要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生产托管、服务外包等新型经营形态承载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表示,河南农业现代化,将从这些“新模式”中不断澎湃出“新的力量”。(记者 赵一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