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官方app下载 新闻 工作动态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官方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1-10-26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废弃秸秆成了当地农户增收的“黄金秆”

深秋时节,豫西嵩县,天高云淡,山岭斑斓,田陌交错,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今年的这个丰收季,嵩县大坪乡的农民轻轻松松就把地里的农活干完了,当地农民说这都是当地俊坡农业合作社的功劳。今年,该合作社新上了揉丝机、打捆机、还田机等新型农业机械,在秋收时,这些机械开进玉米地,将大的秸秆收割、揉丝、打捆、运走,每亩给农民800元到1000元,对无利用价值的小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后深耕还田。

该县农业农村局采取农机进村,农技到田等工作措施,将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又给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渠道。

嵩县耕地面积有47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年产秸秆40.5万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牛、羊等大型食草家畜锐减,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了难题。

近年来,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实际,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将一味的“堵”变为有效的“疏”,破解了禁烧难题,“疏”出了一片新天地。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在县城周边及田湖库区等乡镇围绕大棚蔬菜和环陆浑湖花卉、桑蚕产业带,发展蔬菜、牡丹、猕猴桃、软籽石榴种植;在丘陵山区重点发展核桃、谷子、花生、红薯、烟叶和小杂粮;在南部山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在高速公路两侧,进行林下经济花卉和观赏性经济作物间作,改变了玉米、小麦“一统天下”的局面,减少了大秸秆农作物种植面积,减轻了禁烧压力。

注重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该县出台补贴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群众购买和使用秸秆还田机械,提高秸秆还田率;建立示范点,使秸秆基料化利用,推广赤松茸(大球盖菇)种植项目,投入200万元在5个乡镇设立了种植点,试种以小麦、玉米秸秆为基料的大球盖菇项目。

该县德亭镇段坪村赤松茸种植基地负责人石灵水说:“种植1亩赤松茸可消耗大约5吨的玉米秸秆,相当于10~15亩的玉米秸秆。”

以小麦秸秆和鸡粪为基料的洛阳菘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双孢菇,目前正在进行扩建,目标是年产鲜蘑菇6300吨,届时可消化1.5万吨小麦秸秆和6000多吨鸡粪。

据了解,目前该县在田湖、德亭、大坪等乡镇,新发展赤松茸大棚等种植试点100多亩,年消化玉米秸秆2000亩。

扶持秸秆青贮,增加集体收入。该县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建立起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在每个乡镇按照覆盖范围设置中小型秸秆收储点,配备秸秆粉碎、打捆、压块等机械设备,在“三夏”“三秋”重点时期,开展秸秆收集、加工、储存、运输,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该县在闫庄、旧县、大坪、田湖等乡镇建造了大型青贮池,配套了揉丝机、切草机、打包机、抓草机等,将回收的秸秆加工成畜禽饲料供给养殖企业,既增加群众收入,又为畜禽养殖产业提供了优质饲料,形成良性循环。

在该县的旧县镇亚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小麦和玉米秸秆得到了多重循环利用:合作社通过免费打麦服务换取秸秆,将麦秸与青贮的玉米秸秆搭配作为牛饲料,多余的秸秆废料则混合牛粪进行压块,销往外地的发电厂。据了解,目前,该县共有10个奶牛养殖小区,年青贮秸秆15万亩,占秸秆综合利用率近30%。

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竹梅介绍说,目前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超过1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在全县正逐步形成循环产业链条,原本废弃的秸秆变成了农户增收的“黄金秆”,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秆”,助推了产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