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官方app下载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官方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2-06-14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6月13日,河南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基本结束,完成小麦收获面积8500多万亩。

“据实地跟踪调查和各地反映,已收获小麦普遍呈现‘三高’:产量高、质量高、售价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这样评价。

自麦收“开镰”以来,各地小麦增产捷报印证了郭天财的判断:

“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6月6日,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通郭村千亩高产示范方实打实收测产;“亩产740公斤,比去年高约150公斤。”6月7日,延津县司寨乡小仲村万亩示范方实打实收测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和省内专家见证了这两场测产。豫东周口全市大田亩产540公斤左右,比去年高出近40公斤;豫北滑县种粮大户王付强小麦晚播两个月,亩产仍然达到576公斤……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今年夏粮从播种开始就自带“流量”。去年受秋汛影响,我省小麦大面积晚播,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这场来之不易的丰收。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16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今年晚播小麦再获丰收殊为不易。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殷殷嘱托,把夺取夏粮丰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分区分类、精准指导,突出抓好晚播弱苗促弱转壮,大力开展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落实“一喷三防”全覆盖,科学调度机收跨区作业,加之天气条件总体有利,夏粮生产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实现转化良好、丰产丰收。

牢记嘱托党政同责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纷纷捂紧“粮袋子”,国际粮价一路看涨,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之要者。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四分之一强,中国碗必须多装河南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每次必谈农业,必谈粮食生产,深情寄语:“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南阳考察调研时殷殷嘱托:“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这是使命,这是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把“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记在心上、落在干上,全力以赴保夏粮丰收,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场硬仗。

党政同责保麦播面积。我省克服去年秋汛影响,麦播面积提前分解下达到市县,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与去年基本持平。

立足实际促弱苗转壮。省委、省政府春节前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专题研究“三农”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先后到漯河、信阳等地调研指导小麦生产。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全力以赴保夏粮丰收”行动,把全省1900万亩三类弱苗细化到乡到村,压实地方党政责任,并第一时间把2.67亿元促弱转壮资金下达到县,全力支持麦苗促弱转壮。

加强病虫防控减损失。针对赤霉病在豫南流行风险高的形势,省委专题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省政府印发紧急通知,省财政1月底就提前下达1亿元资金,支持豫南地区赤霉病统防统治。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落实资金5.5亿元,支持开展赤霉病、条锈病统防统治。省农业农村厅多次进行专家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市县农业农村

部门组织投入专业化喷防组织1845个,基本实现应防尽防。

“一喷三防”促籽粒灌浆。农业农村部召开重点地区春耕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视频调度会,明确实施新的“一喷三防”政策。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对此专门作出批示,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全面落实“一喷三防”政策的通知》,第一时间将4.0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下达到县。各地迅速掀起“一喷三防”高潮,累计喷防面积达到1.1亿亩次,实现全覆盖,有力促进籽粒灌浆,为实现小麦单产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农资金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小麦生产补贴政策,给予河南大力支持:106.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陆续兑付,6月底前将全部发放完毕;首批18.75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4月底已基本兑付到农民手中,第二批8.4亿元已拨付到县,待玉米播种后确保7月底前兑付到农民手中;促弱转壮资金、重大病虫防控资金和“一喷三防”资金,对抗灾减灾夺丰收、提高农民积极性发挥了支撑作用。

科学调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为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专门听取汇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三夏”生产,成立由省委副书记周霁、分管副省长武国定为指挥长的“三夏”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交通、防控、农机、气象5个工作专班,出台服务保障“三夏”生产10条助农惠农政策、统筹疫情和“三夏”生产10项规定,确保“三夏”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抢排抢种保面积 因苗施策促转壮

6月11日,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核心区迎来大规模机收。种粮大户周位起流转的白寺坡蓄滞洪区3000亩地正位于示范方核心区,测产每亩在700公斤以上。

一年间,周位起的经历可谓悲喜两重天。去年受持续降雨影响,他播种的3000亩玉米绝收,等到10月份该种麦子了,地里还是汪洋一片,旋耕、晾晒、再旋耕、再晾晒,直到10月底麦子才勉强种进去。整个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11月上旬才播种完毕,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月。

去年,汛情灾害叠加疫情,河南麦播作了大难。麦播期间,全省农田积水面积最高达到425万亩,10月中旬仍有60%以上的农田土壤偏湿,小麦播期整体推迟7—15天。

麦子能不能种上?面积能不能保住?当时很多人都心存疑虑。

越是危难之时,越需要努力和底气。麦播是夏粮生产第一仗,种足种满小麦,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才有基础。

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个厅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分包17个省辖市(含所辖直管县)和济源示范区,指导地方尽快疏通沟渠,抢排农田积水,开沟散墒、排除暗水,为秋收麦播创造条件。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个农机调度组分赴积水严重的11个地市,指导当地抢排田间积水,抓好机具检修,抢抓农时整地播种。

省农业农村厅制定晚播小麦应对预案和“四补”技术对策,组织专家先后制定印发《全省麦播技术指导意见》《河南省晚播小麦技术指导意见》《河南省小麦抗湿保麦播因苗抓田管技术方案》等,组织印发《小麦抗湿应变播种与田管技术挂图》《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技术明白纸》,指导各地抓好晚播应对。同时,针对湿度偏大、病害发生风险高的实际情况,组织抓好杀菌剂、杀虫剂包衣拌种,努力降低苗期发病风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去年秋冬,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工信、供销等部门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总体稳定供应,保障麦播生产需要。

围绕种足种好小麦,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包片,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通过电视广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大力宣传麦播关键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线上线下打通麦播“最后一米”。

为了啃下麦播最后“硬骨头”,省农业农村厅成立麦播攻坚重点县工作指导组,对积水湿渍地块、麦播困难较大的8个县市(汝州市、滑县、长垣市、汤阴县、浚县、卫辉市、武陟县、濮阳县)开展重点指导。

去年11月12日,全省麦播基本结束,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

面积保住了,人们又开始担心麦苗能不能长好?

我省小麦播期大面积推迟,有1000万亩小麦晚播。越冬期一、二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减少10.9%,三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增长11.5%。

针对晚播面积大、苗情长势弱等情况,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强化技术示范引领、重大病虫防控、灾害天气防范、技术指导服务、加快农田设施建设、农资稳产保供,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立足早服务、早动员、早管理,省农业农村厅提前印发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编印10万份技术挂图张贴到村,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通过电视、远程专家系统、12316等手段,指导农民落实促弱转壮、防控病虫、防范冻害等关键技术措施。

以“促弱控旺”为目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动农民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分类抓好麦田管理。对三类弱苗,突出“早”字,抓好“促”字,抓住返青起身关键期,早划锄、早追肥,促苗早发快长。对一二类麦田,坚持促控结合,抓牢起身拔节期,适时浇水追肥,保苗稳健生长;对有旺长趋势麦田,做到以控为主,通过推迟肥水、适当重压、深锄断根、化学调控,控旺稳壮,全省累计追肥5600多万亩、浇水5022万亩。

返青期结束,我省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3.5%,与去年基本持平,苗情好于预期。

未雨绸缪治“未病” “虫口夺粮”促丰收

苗情转化刚松一口气,病虫害的挑战就来了。

4月15日,郏县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龙山街道小麦万亩示范田里,10架无人植保机低空掠过,雾化后的药物均匀地洒在绿油油的麦田里。这是当地政府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统防统治。

“小麦扬花期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期。”省植保站研究员吕国强说,这种被称为“小麦癌症”的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防不住,不仅小麦会减产20%至30%,小麦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以赤霉病为代表的病虫害防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全省夏粮的丰收丰产。面对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的风险,河南未雨绸缪,给小麦治“未病”。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省农业农村厅及早制定小麦“两病”防控工作预案,精心组织,狠抓关键环节关键措施落实。春节过后,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召开3次专门会议、发出7次通知进行安排部署。组派10个厅级领导带队的调研指导组,分包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督促检查,有力推进监测防控工作开展。

分区指导,精准防控。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平顶山等6市小麦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是河南“两病”防控重点区域。根据今年条锈病见病较晚,发生期与小麦抽穗扬花基本同步的实际情况,我省以“两病”流行风险较高的豫南麦区为重点,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依据小麦生育进程,推行“见花打药,预防赤霉,兼治条锈,一喷双防”的精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两病”流行风险。其他地区采取“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做到了应防尽防、应治尽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小麦“两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展线上会商、培训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会552次,培训技术人员10.95万人次,悬挂条幅1.8万条,张贴挂图17.5万张,发放资料570余万份。

今年全省累计防治各种病虫害面积2.76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87.20%,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面积达8592.91万亩次,圆满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应治尽治、应防尽防”目标。

5月,全省小麦陆续进入扬花灌浆期,这是产量形成关键期。鹤壁浚县王庄镇小滩村种粮大户魏方月组织3台无人植保机对自家2430亩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主要是防病害和干热风,80%的农药都是县里免费发的。”魏方月说。

“一喷三防”是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促进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各地坚持特事特办,简化招标采购程序,累计喷防面积达到1.1亿亩次,实现全覆盖;科学配方、混合喷洒、“一喷三防”,综合控制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穗蚜等病虫危害。

“麦田管理,病虫防治贵在迅速、要在组织、成在精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农业农村部门精心组织,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赤霉病、条锈病等危害为近年最轻;“一喷三防”,实现应防尽防。

藏粮于地地生金 藏粮于技开新境

大地金黄,麦浪翻滚。6月6日,汤阴县菜园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几台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虽然去年遭了灾,小麦播种较迟,但这块地里,有先进的水肥、监控、田管系统,种的是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的良种,亩产达到650公斤!”菜园镇种粮大户史国臣捧起一把麦子,满脸喜悦。

大灾之后,关键之年,河南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种业振兴,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早在2012年,我省就开始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大批中低产田经过改造变成了高标准粮田,实现了保粮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农民收益的“三保”目标,改变了河南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助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自2020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打造了一批亩均投资在3000元左右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为全国树立了标杆。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是唯一连续三年获得激励奖励的省份;率先完成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从根本上破解农田机井管护难题,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创新电力设施建管体制机制、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健全项目建后管护等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家部委在全国推广。

放眼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4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随处可见,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今年很多小麦高产纪录在“藏粮于地”的广袤田畴中诞生。

风吹麦浪翻滚,中原遍地金黄。小麦丰收,良种是关键密码。

郑麦136在延津县司寨乡小仲村万亩示范方,亩产740公斤,比去年高约150公斤;丰德存麦20在延津县通郭村千亩高产示范方刷新亩产纪录……全省多地高产示范方大灾之后的测产成绩,展现了河南良种的潜力和空间。

2009年以来,我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全国小麦育种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共11个,河南占5个,河南育成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种植小麦的85%以上都是自育品种,形成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种子谱系,高产、稳产、抗逆性强。

河南首家种业省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原农谷”蓄势待发……创新赋能农业强省建设,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小麦从种到收240天,就像婴儿生下来会有七灾八难,中间需要在土肥、灌溉、植保、机收等多个环节上下功夫。”郭天财说,虽然品种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关,要丰收还需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夏粮一天不到手,良技指导一刻不放松。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和1.3万名农技人员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传经送宝。从深耕细播、病虫害防治到科学追肥、“一喷三防”,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

大面积丰收丰产,小面积高产典型不断涌现,科技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硬核”实力。据统计,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综合机械化率接近100%,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

多措并举助“三夏” 打好麦收“决胜仗”

在麦收到来之际,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为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全省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采取多项举措,打好夏收“决胜仗”。

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三夏”生产暨夏粮收购工作会,对“三夏”生产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印发《“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出台服务保障“三夏”生产10条助农惠农政策、统筹疫情和“三夏”生产10项规定,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机收大会战,确保颗粒归仓。“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农机400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万张,设立收割机加油专用点1460个、给予每升3%以上优惠,设立绿色通道826个、跨区机收接待站400多个,免费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机收和气象信息服务,开通省市县三级24小时服务热线,服务保障农机作业。成立应急抢收队、服务小分队617支,为封控管控区农户、无法返乡农户和困难农户提供抢收抢种服务。

减损大比武,耕耘“无形良田”。5月26日,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的麦田,10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同台竞技,河南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第一站在这里“开打”。除此之外,省农业农村厅还在鹤壁淇县、漯河召陵区、商丘睢县、周口太康等地举办四场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50万亩以上的小麦生产县,普遍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提高广大机手的机收操作技能,确保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夏收连着夏种。今年,河南充分发挥农机作业优势,组织农民抢时早播,收一块、种一块,重点抓好100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措并举,确保种足、种好。“我们将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宋虎振说。

夏麦粒归仓,禾苗翠叶长。粮安天下,广袤中原大地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