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丘陵山区是我国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主要分布在19个省区市的1400余个县市区,其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涉及农业人口近3亿人。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丘陵山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平原地区仍有不小差距,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所在。今年6月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有关部署,农机化司把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等有关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部将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先后召开首次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座谈会、首次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明确思路举措,作出全面部署。有关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底,丘陵山区省份农机总动力达到4.4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2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201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撑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
(一)培植发展主体,强化引领带动。我部组织在丘陵山区创建一批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丘陵山区省份大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应用示范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引领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如贵州省2014年以来,每年开展一次省级农机合作社专业人才培训,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1143余万元,扶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45个、农机抗旱救灾服务队145个。甘肃省自2015年起实施“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目前丘陵山区乡镇覆盖率达63.4%。福建省在61个县市培育了85个万亩服务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山西省把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发展与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相结合,2017、2018年省市县投入资金6400万元,建立试点187个,合作社吸纳贫困户6100余户,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扶贫攻坚。
(二)推进装备研发,增加技术供给。“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累计投入5800万元,支持丘陵山区适用机具技术研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大专项中,设立“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等3个项目,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示范。同时,一些省市也加快推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如湖北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实施“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重点研发示范油料、茶、蔬菜等生产关键环节装备和山地果园运输技术装备;浙江省发布了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并陆续安排了部分省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丘陵山区农机新产品等。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有效缓解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许多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
(三)推动改地适机,改善作业条件。重庆市率先提出开展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为大中型农机运用创造条件,2014年以来,共投入1.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型经营主体30万亩“宜机化”地块改造奖补。我部积极推广重庆等地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经验,引导各地加大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标准满足机械化作业。广西自治区2016年启动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已整治建成近500万亩。山西省2018年投入财政资金855万元,完成5300亩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陕西省2018年在安康市建立缓坡地“宜机化”改造试点、在延安市进行阶梯型缓坡地“宜机化”改造试验等,积极探索改善机械化作业条件的路径。四川省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建设。
(四)强化示范推广,加快发展步伐。我部在丘陵山区省份组织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98个,各地结合实际建设了一批示范县乡、示范基地,加强典型示范引路。如福建省2018年10个设区的市均建一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其他63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示范点,投入各类机具5000多台套,举办各种示范推广活动448场。湖北省恩施州实施了“万亩乡镇千亩村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建成了一批水稻、茶叶、高山蔬菜等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和基地等。有关省份切实加大投入,实施项目带动,支持推动加强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如湖北省2010年以来累计安排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陕西省2012年以来投入近3000万元、山西省2016年以来投入2300多万元等。各地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充分考虑丘陵山区的需求,对补贴范围内的机具实行应补尽补,同时积极支持部分丘陵山区省份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加大特色作物生产和养殖业所需新装备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丘陵山区集中的19个省区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0亿元,支持农户购置机具2000万台套,有力推动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当前影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难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丘陵山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生产的依赖越来越明显,需求越来越迫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丘陵山区省份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西南丘陵山区仅为29%,远低于全国总体69%的水平,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也不高,与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尚有不小差距。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地形地貌复杂,农机作业条件较差。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耕地条件差,如重庆市分布于丘陵山地的耕地面积占比达98%,贵州省的占比为92.5%。许多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大中型农业机械多数难以通行及作业,机具进地难、作业难,是制约机械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种养制度多样,适用机具研发困难。丘陵山区种植作物品种较多,采用传统的套作、间作等种植模式较普遍,农艺繁琐,农业产业规模小且分散,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多样,机具研发需要攻克的难题多而复杂,令不少研发机构和农机企业望而却步,许多产业所需的关键环节机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突出。已经开发的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小众机具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标准滞后等原因,难以通过试验鉴定进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三)投资效益较低,农机供需双向乏力。供给方面,丘陵山区所需的农机品种多,市场规模批量少,凯发官方app下载的售后服务成本高,加之研发难度大,农机企业积极性不足。需求方面,丘陵山区户均耕地规模小,农机在小田块内作业效率低、损耗大,加之农机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规模作业量,作业成本比较高,收益比较低,投资回报时间较长。据调查,丘陵山区农机投资回收期比平原地区长一倍以上,对农民和服务组织投资农机的积极性造成较大影响。
(四)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当前除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外,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比较有限。如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扶持力度不大。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教育培训、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大多数乡镇的农机化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已有人员业务知识老化严重,许多地方缺少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施等,影响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建议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国的农业机械化。从调研的情况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当前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战略重点,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新型经营主体 ”为主要载体和抓手,推行新型经营主体 农田“宜机化”改造、新型经营主体 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经营主体 信息化社会化作业服务、新型经营主体 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等发展模式,引领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重点,促进农机、农田、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一)加力科技创新。一是开展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需求目录的调查发布工作,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制造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农机。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推动产学研推用密切结合,加快适宜当地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推广。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企业开展产业扶贫急需机具联合攻关,制定相关标准,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四是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加快新产品的试验鉴定、购置补贴步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二)加强机制创新。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和各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取得财政、工信、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内农机化与农田建设、种植、养殖、科技等各方面协作配合,加快构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田农机配合的机制,推动农田建设和品种、栽培、养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宜机化”,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三是积极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协调发展的推广机制,探索公益性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政府订购、购买服务、招投标、定向委托、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性技术推广中来,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三)加快政策创新。一是创新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政策举措,制定工作指引,开辟资金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等。二是创新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方式,优先满足丘陵山区县市资金需求,支持扩大丘陵山区适用机具补贴范围,探索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机具补贴的途径,对一体化建造安装的设施装备通过先建后补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探索购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贴等相结合的综合补贴方式等。三是推动丘陵山区地方探索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方式,积极推动设立农机作业补助、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项目,支持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作业服务、维修、技术培训等能力,加快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四是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机化干部培训和再教育,遴选培育一批农机推广服务“土专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支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选树推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模式“带头人”和典型,为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附件:农业机械化情况.rar